【讀書心得】問就對了 — 2

Just ask,那究竟該問什麼?


Just ask,但該怎麼問?

我們熟悉的六個朋友,5W1H在這時候又出現了。

該問什麼,怎麼發問,在什麼場合發問才好…? 在開口向其他人發問之前,先靠這個5W1H先「捫心自問」吧!

https://images.unsplash.com/photo-1630503624275-9cb61fa06a08?ixlib=rb-1.2.1&q=80&cs=tinysrgb&fm=jpg&crop=entropy

  1. What 問什麼? 你想要問的事情是什麼?有哪些是我們「無法單打獨鬥」解決的,困擾自己許久的問題? 或許這些就是值得你勇敢開口發問的問題。
  2. ⭐ Why 為什麼想要分享? 想從別人那邊得到意見,還是實質的建議,想要對方的出手幫忙? 抑或是只想抒發你的感受而已? 這沒有對錯,但在提問之前,先想清楚發問的動機,這樣想要幫忙的那個人,才能真正幫到你。
  3. When 分享的時機? 想像一下,如果你在談公事的正式場合,突然冒出一句「我最近都睡不好…」,大家應該會突然愣住。就算對方想幫你,也不好在這時給你太多建議。 找個比較不嚴肅,大家都可以盡情說話的時間,像是下班後的聚會,或是中午吃飯的時候,大家才有空閒開口聊聊。
  4. Where 適當的地方? 比起在社群媒體中PO文,或是線上聊天發問,面對面聊天更有「溫度」,也更有效率。
  5. Who 向誰提問? 向你的「智囊團」與「導師」發問,找能夠「客觀」給你建議,你可以「信任」的那些人。
  6. How 該分享到什麼程度? 有些事情還是「藏在心裡」別說比較好,衡量你覺得「舒服」的分享程度,並不需要把自己的所有資訊都掏心掏肺地通通說出來。(而且別人可能也不見得會喜歡,尤其是負面資訊,其他人看了可能也會共感覺得不舒服 😢)

總的來說,最重要的仍然是「Why」,先釐清你想從「別人那邊得到什麼幫助」。

唯有清楚這個目標,提問才會精準,對方也才能準確地提供給你有用的建議。

找誰問? 尋找自己的"智囊團”與導師

那該找誰求助發問?

組一團彼此能夠互相信任,程度差不多的「智囊團」。團員數量不必多,在於精。大約六人左右的規模,是作者最推薦的智囊團大小。

團員之間能夠彼此互相幫忙,像是親友能夠互助。重點在於彼此的「程度接近」,在他人需要幫忙時,可以伸出援手;在自己尋求援助,開口問團員時,其他人可以給出實質的建議。

比方說,一群都是技術為主的智囊團,在遇到技術的問題,或是面臨職涯發展的選擇困難時,可以藉由相同領域但不同的發展經驗,來「補足」彼此的不足。

你說找不到六個人嗎? 那也沒關係,找一個人也行,試著找自己的導師,找到那個願意在自己發問時,可以提供建議的人吧。

導師只有幾個必要的條件。

  1. 與自己沒有太多的"直接利益"關係,因此直屬主管或熟悉的同事恐怕不適合
  2. 可以提供客觀的意見,能以第三者角度跳脫問題,比較不容易感情用事。
  3. 勇於挑戰發問者(自己)的想法,

年齡與經驗的考量,並非必要條件,導師不見得要比自己更年長,也不必有更多的業界經驗。只要在「尋求援助」這方面,對方只要能有「值得自己學習」,可以為己解惑的能力,並符合以上三項條件,對方就能成為你的導師人選。

一開始可能會被拒絕,但別灰心,繼續找找看,直到某個願意接受成為自己導師的人吧。如果能有個人在遠方點著一盞燈,為自己的人生道路指引著,這條路可以走得更平順。

如果心有餘力,你也可以成為他人的導師,用豐富的人生經驗與自身獨特的能力,為他人解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