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讀書心得】全光譜 — 眼見不為憑,顏色是主觀的

還記得那件「藍黑白金裙」嗎?


大地色

早在新石器時期,人們就會利用"顏料"來創作繪圖,但只有少數的幾個顏色,那些樸素的「大地色」,不外乎赭紅、土黃和黑色。你可能會想說,難道當時的人們只「看得到」這些顏色嗎?

有一派的學者認為確實有可能,但不是指色盲色弱那種「看不到」,而是指像是「盲點」那樣的看不到,太習慣而忽視的那種「視而不見」。

https://imgur.com/kAapLKV.jpg

尤其是紅色,這個別於藍色(天空)與綠色(草與木)的顏色,是相較「不自然」而突出的色彩,對他們來說是特別的顏色,而正好氧化鐵這種材料不難取得,就被用來當畫作的顏料了。也剛好這種材料在混搭某些成分之後,特別的穩定,才能在幾萬年之後還得以重見天日。

對數萬年前,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生活的人來說,用這些顏料畫畫不過是「好玩」的,跟小孩在牆上塗鴉差不多,頂多作為祭祀或娛樂用途。

CHINA與CHINA

我們將時間快轉到中世紀,地點轉到「中國」,這時的顏料可就重要了。那有多重要?看看青花瓷上的釉彩就知道。

正是這些藍白交錯的顏色,讓歐洲的貴族們愛不釋手,瓷器的透白質地,來自高嶺土再加上高溫的窯燒技術,才能製造出如此清脆透亮的高品質質地。中國(CHINA)的唐宋時期,正是靠著「外銷」這些瓷器(CHINA)發大財的呢。

https://imgur.com/sX7fZ2W.jpg

白色

大家都愛白色,中國出產的瓷器正因為其高雅的白,潔白透亮,深受大家所喜愛與推崇。

說到白色,這純淨的白色可得來不易。

作為顏料的基底,藝術的基礎,白色可是「功不可沒」。但以往的白色通常只有一種選擇,就是「鉛白」。

聰明如你,看到鉛應該第一個直覺就是,這有毒。沒錯,這種材料有毒性。不只材料本身,製造過程也會碰到鉛,數百年來一直都製造這種化合物,不計其數的人因此受害。

因此,直到大家發現鉛很毒之後,想盡辦法合成出「沒有毒」的白色,誰先得白色,誰就是顏料市場的贏家。

結局你也都知道了,這個白色正是「二氧化鈦」。我第一次看到這種材料,當時是國中的時候,在某個常用的文具,那個文具會噴出白色的液體。

對,就是立可白。會這麼白(比紙還白),就是加了二氧化鈦。技術上來說,立可白可以說是「微型」油漆,所以我們早在課堂上認識這種材料之前,就已經親身體驗過它的「白」了。

不只作為無毒的白色顏料,二氧化鈦甚至還能作為清除pm2.5的觸媒,也能用來製造光敏染料太陽能板,還真是萬用!

至於如何發現這材料的,你會想說,該不會又是「賽到」,無意間發現的吧?對,你的直覺很準嘛(笑。

有關這個故事,欲知詳情就翻閱此書吧。

藍黑白金裙

https://imgur.com/mfJfWDK.jpg

這個七年前,在網路上吵得沸沸揚揚的一件洋裝,到底是藍黑色,還是白金色,甚至成為「分化人類」導火線的一張照片,當然在討論色彩的本書中,也被作者拿出來討論一番。

本來這些色彩專家們,都已經認為人類對於色彩的知覺「就這樣」了,直到這張相片「橫空出世」,各個相關的學者們不得不為此研究一番,為的就是找出「合理」的解釋。

只是一張手機拍的相片,為這個視覺與色彩的領域「激起一股波瀾」。讓大家重新思考「色彩與知覺」的關係,探究到底人們是如何「解讀」顏色的。

藉由這個「藍黑白金裙」事件,讓專家們更知道如何「重現」色彩。離每個人都可以看到一樣的顏色,學會如何「操縱」光線與色彩,又更近了一點。

順帶一提,實際上這件連身裙是藍黑色的。

只是個起頭

至於人們如何「看到」顏色,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,因為涉及的「原理」比較硬,像是視椎細胞、視桿細胞…等,各種生理學與認知處理的機制,本書都有稍微提及。

這邊只提及顏料與色彩本身,簡單介紹幾個比較有趣的「色色」故事。

https://imgur.com/iBj8wVy.jpg

作者是名「專家」,專門研究色彩與光,探究這些事物到底如何形塑人類世界。但說到「運用色彩」,比方說畫畫,他說他還只是個新手。

在本書的尾聲,提到他去上了水彩課,真正"重新認識"那些化合物的名詞,像是鈷藍、苯基顏料等,原本對他來說只是一堆化學名稱的顏料,透過「實際操作」,用這些顏色畫了顆橘子,才深刻體會到,「說」是一回事,「做」又是另外一回事。

結尾 — 想像與現實的色彩差異

原來自己這麼熟悉這些色彩,但實際畫了才發現,跟「想像」的不一樣。

而這也是本書的重點,色彩如何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,相對地,我們也致力於「發明」更多色彩,窮究人類對於色彩滿足的極限。

最終目標是「全光譜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