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自學大全】自我監測 — 當天的回顧會議 Retro Everyday
行動日誌
2024/11/03
重點 — 行動日誌,行動數據可視化
- 數值化的行動日誌,將行動用數據系統的方式記錄下來。
- 比方說,以為當天應該要可以做到這樣:19:00 ~ 19:20 吃飯;19:30 ~ 21:00 讀書;21:00 ~ 21:30 運動;21:35 ~ 21:50 洗澡;22:00 ~ 23:00 繼續學習;23:00 ~ 23:10 刷牙準備就寢;23:15 ~ 23:20 準備躺床;23: 25 ~ 就寢。
- 但實際上的一天是這樣:19:00 ~ 19:30 吃飯;19:40 ~ 20:00 休息;20:10 ~ 20:30 讀書;20:35 ~ 20:45 LINE 跳通知,滑了一下手機;20:50 ~ 21:20 繼續讀書;21:20 ~ 21:30 運動前休息;21:30 ~ 22:00 運動;22:10 ~ 22:30 洗澡休息;22:35 ~ 23:00 寫日記;23:05 ~ 23:10 刷牙準備就寢;23:15 ~ 23:20 準備躺床;23: 25 ~ 就寢。
- 綜上來看,透過「行為的監控」,找出可動用時間的「盲區」
- 若沒有紀錄行動,可能會覺得「怎麼學習的時間超級少,才看幾頁而已!?」,對於自己定性很差感到很失望...。好像才讀個 5 頁而已,是不是根本學不起來呀?
- 但實際上一比較,發現是「理想太美好」,也不是現實的自己沒有花時間在學習,而是算上休息時間之後,其實業餘可動用的時間,本來就不多。更何況學習本身就是得搭配休息,才會學習得「有效率」。
- 若該學習項目是「有時間效期」的,比方說準備證照考試,那應該更加心無旁騖去準備,因此可以把「誘惑」給排除掉,像是把手機通知給關掉,減少手機誘因的干擾。此外,飯後休息時間還可以縮短一些,日記時間也可以縮短一點。或許這樣就可以擠出至少半小時的學習時間囉!
應用
- 結論:當天應該做的,跟當天「實際」做到的,通常差距還不小。
- 總結:藉由這種「自我監測」的做法,將行動、認知和感受記錄下來,減少需要花心力控制的行動與認知,刻意增加某些行動,並順利養成習慣。
舉例
- 以自己的日常生活做舉例:
- 理想:2.5 hr 左右的
學習
- 18:30 ~ 19:30:煮飯+吃飯+洗碗(休息呢?)
- 19:35 ~ 21:30:
學習自修
- 21:30 ~ 22:00:運動
- 22:00 ~ 22:20:洗澡
- 22:30 ~ 23:10:
學習自修
- 23:10 ~ 23:20:電動 / 讀閒書
- 23:20 ~ 23:25:刷牙準備就寢
- 23:30 ~ 23:40:就寢
- 現實:只有 1 ~ 1.5 hr
學習
(這甚至是比較理想的情況 😂)- 18:30 ~ 19:30:煮飯+吃飯+休息
- 19:30 ~ 20:00:休息+發呆(可以縮短一點)
- 20:00 ~ 21:00:
學習
- 21:00 ~ 21:10:閒逛 YT(休息不能少!)
- 21:15 ~ 21:30:繼續
學習
- 21:30 ~ 22:00:運動(運動 30 min 不錯了,或可邊運動邊學習?)
- 22:00 ~ 22:20:洗澡(包含擦乾浴室)
- 22:30 ~ 23:00:日記或是當天收尾
- 23:00 ~ 23:15:電動 / 讀閒書
- 23:15 ~ 23:25:刷牙準備就寢
- 23:30 ~ 23:40:就寢
- 07:40 起床
- 07:40 ~ 08:00 散步運動
- 08:00 ~ 08:10 弄點吃的
- 08:10 ~ 08:30 規劃當天要做的事
- 08:40 ~ 09:10
稍微學習
- 09:10 ~ 09:20 準備上班
- 理想:2.5 hr 左右的
REF
- 自學大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