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生產力】「筆記複利」的力量
筆記寫越多,學越快!
簡介
你也有這些困擾嗎?
學過就忘,明明看過很多,學了很多,讀過很多書,但好像都是「過目即忘」? 筆記記錄一大堆,卻都沒有用到;要用的時候,卻找不到該從哪個筆記「翻出來」? 😠
我自己也有過這種困擾,直到最近才改用了「不同思維」做筆記。在這邊分享一個可以「快速上手」,改變筆記習慣的方法,讓你可以加快學習速度,增進學習的吸收效率,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!
這種筆記法叫做「筆記組件化」。
打破以往「一大篇」主題式筆記的固有思考,筆記不必再區分「領域」,而是將「一整包知識」打散成個別概念為單位的筆記。
重點 — 3個「筆記組件化」的思維重點
-
由小到大:只要學到一個「新概念」,立刻將其化為「單元筆記」,這樣的一份筆記就是「一個組件」,不必依附於任何一篇筆記。
基於這個思維模式,養成了我每次只要從各方來源獲得新知,就會忍不住寫筆記的習慣。
-
由大到小:
我們最常見到的筆記類型,就是一個「大範圍」的主題學習內容,像是學習日文,整個文法部分可是相當多的。但先別急著做筆記,先將這個內容龐大的知識,「切分」成各個小份的「單元筆記」,再一一完成,最後組裝整合。
-
為筆記「找關係」
寫了筆記之後,將各篇「有關係」的筆記「找關係」連結在一起,讓每篇筆記都不孤單,都有被另一篇筆記引用,日後也方便使用筆記。不會因為上了課程之後,一堆筆記就如同死水那樣放著「發臭」,方便隨時檢閱、修正和引用。
補充說明(圖片)
以下會以notion這個軟體做筆記的圖片範例。
結語
愛因斯坦說過,如果有1小時的時間解決問題,我會先花55分鐘去思考問題本身。
因此在學習之前,選擇正確的工具相當重要,利用更好的筆記法,可以讓學習更快、更有效率,工作起來也更輕鬆!
一篇篇小單元筆記的最大好處,是可以彈性靈活應用、引用這些筆記,只要以前有做過筆記,可以直接「引用」過來,就像維基百科那樣。隨著筆記越寫越多,每份筆記的連結越來越緊密,如同在編織自己的「知識網」一樣!
我也還在摸索這個新的筆記思維,希望可以有喜歡鑽研學習、筆記的同伴,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