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個人滿足的「極限值」大不相同

吃少和吃多,獲得的快樂一樣多?


前言

有些人只要淺嚐就滿足,有些人則是需要大吃好幾口才會覺得足夠,為什麼會有這些差異?

我認為這是因為每個人的"滿足極限值"有所不同,前者的極限值較低,後者的極限值較高,極限值越高則代表"越不容易"被滿足。

有些人只要"吃一點"就夠了

有人只要嚐到一點甜味就夠了,這樣就「夠爽了」。比方說,我就是這種人,只需要一點點刺激,讓身體知道「有吃」,這樣就夠了。不必再吃更多,就可以想像接下來的味覺體驗。只消淺嚐,就足以讓我感到愉悅。

https://i.imgur.com/M3qftPQ.jpg

雖然說可以想像吃第二口、第三口的感覺,但還是會想吃更多,只是因為「比較容易滿足」,如果再吃更多口,會從滿足愉悅,反轉為「煩膩嫌惡」。

一旦變成不好的體驗,會因為人類對於負面經驗的感受更深刻,這樣整體來說反而是「不好的體驗」,即便一開始是開心的(正面),後來是厭惡(負面),最後的整體感受,還是會覺得是不好的,會覺得不太愉快。

對於這種人來說,只要滿足感到達「最高點」之後,就會快速下降。可能第二口是最爽的,接下來第三口變成普通感覺,第四口就是「覺得有點噁心」了。

滿足的極限值

我將這個「反轉點」定義為「滿足極限值」,一旦正面的感受到達這個值之後,便會反轉為「厭惡」等負面的感受。而這個值並非固定不變,會隨著各種情況「動態」改變。

塞滿嘴才能滿足

但相對的,有人需要「大量」滿足,即便吃了二、三十口,飲食觸發的愉悅感受,也還不會碰到「反轉」為嫌惡。他們的滿足極限值比較高,比較不容易被滿足。

對這些人來說除了味覺嗅覺等,這些「頸部」以上知覺感受,還得配合「胃部」的飽足感。也就是說,要吃巧又要吃飽,覺得好吃以外,還得填飽肚子,兩者加乘之下,對他們來說才會是完整的體驗。

然而比較不容易滿足,可能會越來越不容易被滿足,也就是說這個極限值可能會越來越高。尤其是在「沒有意識到」自己屬於這種人的情況下,滿足感的「極限值」可能會隨著「弭平痛苦經驗」而升高,一旦升高之後,就會觸發「習慣循環」,就習慣了「得吃這麼多」才行。

https://i.imgur.com/N8zJ2VX.jpg

被習慣養大的「胃口」

舉例來說,可能原本只要吃一袋零食就夠了,再多吃一點會覺得「好像沒這麼好吃了」,就到達滿足的極限值。但因為最近都在加班,晚餐都沒吃,於是買了其他更多的零嘴「補償」自己,在這種情況下,極限值被「動態」更改為2包,吃2包零食才會覺得「爽」,是這陣子的滿足常態。

等到不再加班了,壓力也沒這麼大了,卻還是「習慣」買比較多的零食,還是打開了第2包零食來吃,總覺得要2包「這樣才夠爽」。但其實這時候,第2包零食已經沒有像是之前壓力這麼大的時候,吃起來那麼快樂(因為沒有那麼多的負面體驗需要外物去補償),只是基於習慣,仍然會覺得這個被改變後的「滿足極限值」才是常態,也就是說現在「就是要2包」才會達到滿足的「峰值」,才會讓自己最快樂。

如此反覆循環,可能會越吃越多,從2包,變成3包、4包甚至更多,胃口越來越大,越來越不容易被滿足,但也不會因為吃比較多的零食,而感到更開心。

https://i.imgur.com/wFuWHbS.jpg

要解決這個「被養大的胃口」,就得適度的持續減量,每次都降低一點點的份量,直到自己可以接受那個「再少下去就不行了」的極限值。像是從4包,減少為3.5包,再變成3包…直到自己覺得,「嗯,好像2包剛剛好」,這個令自己滿足的最小值之後,就可以先停下來了。

雖然還差「原本的1包」有段距離,畢竟胃口被養大之後,極限值一旦提升上去,就不見得能夠恢復原狀了。但至少這種做法可以讓被撐大的胃口,變得更「正常」一點,不會再被習慣給制約。

認真思考自己「真正的」感受,究竟要怎麼樣才會覺得開心,最少的花費(負擔),最大的滿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