左鎮化石園區,比預期的還有料

總共五個館,各有特色


攝影 — 館內簡介

/assets/IMG_8819.jpg

/assets/IMG_8822.jpg

門口一群「飛」奔的梅花鹿們,是左鎮化石園區的最具代表的展物之一

/assets/IMG_8823.jpg

/assets/IMG_8830.jpg

/assets/IMG_8834.jpg

/assets/IMG_8836.jpg

/assets/IMG_8840.jpg

相當可愛的女性陶偶(忘記在哪個展區看到的)

/assets/IMG_8846.jpg

/assets/IMG_8850.jpg

/assets/IMG_8851.jpg

暴龍頭骨化石複製品

/assets/IMG_8853.jpg

/assets/IMG_8854.jpg

/assets/IMG_8856.jpg

早坂中國犀牛化石


門票100元

成人票100元,相比台灣博物館稍貴一點,不過念在這是私人經營的博物館,想想這價格也還好,不算太貴。

整個園區共有五個展區。

第一個園區,售票口進入後的該棟建築物屬於第一展區。然而事後回想起來,這第一個展區只不過是「噱頭」,適合小孩或老人,在這邊穿梭散步,輕鬆看看各種展品。

第一展區,從B1~2F一路參觀,一路沿著「參觀方向」的標誌走就對了。

不過我們被梅花鹿引導,從2F開始逛起,先到了昆蟲館的區域,只有介紹數種常見的昆蟲,種類不多,三兩下就逛完了。

此時心想,難道只有這樣嗎? 一樓也沒展品,而二樓只有這樣。開始懷疑門票是不是賣太貴了。

看到參觀方向與預期的是「反方向」,才發現館方規劃的路線,其實是從「樓下」開始逛起。

第一展區的B1

到了B1,這個展區介紹化石相關的挖掘作業。

此處備有幾個有趣的互動式操作的展品,可以讓我們更簡單易懂了解化石是怎麼形成,而這些埋藏在岩石中的化石,是如何透過技術與工具,將這些遠古生物的骨頭「重見天日」。

這邊像是科博館那樣,有幾項展品可以互動,稍微看個兩三眼就逛完了,介紹的內容並不多,內容也是「相當簡單」,看來主要面相的客群,是以年紀較小的兒童為主。這區對我來說,顯得相對無聊一點。

這個展區逛完之後,回到了一樓,看到「往2~5展區」的指示標誌,才知道原來還有其他區域可以逛,心中的「票價100元」的門票價值,比剛剛逛完第一展區之後,稍微高了一點。

唉,等等,還有「4個」展區!? 等到發現還有4個館的時候,距離閉館時間只剩大約一小時而已,得趕行程了!

原來不只一個展區

這幾個展區因為匆匆急忙著逛完,就不一一詳細介紹了。

印象中第一個是古生物區,概略地介紹志留紀以來的「指標化石」(指準化石 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 (wikipedia.org))的生物,像是常聽過的三葉蟲、奇蝦、海百合等。

越往展區的後面走,時間越接近現代,從先前展區的志留紀、泥炭紀,再到二疊紀、三疊紀、侏儸紀與白堊紀,途中展示各種這些古生物的化石複製品,和各種生物的等比例微縮模型。儘管各種的數量都不多,但種類還算齊全,可以大致了解地球各時期,那些曾經存活在海中、地上和天空的生物。

菜寮特區

比較特別的一個展區,是充滿在地特色的「菜寮特區」。

剛剛忘了說,左鎮化石園區位處菜寮,是位於台南左鎮的一個小鄉鎮,是台灣「出產」最多化石的地方。此處介紹菜寮當地的「化石」發展史,在日治時期,從那時開始就有學者在河邊發現化石,從此開始了化石的發掘不歸路,往後越挖越多,挖出更多的新生代動物的化石,漸漸發展為現今全台最大的化石挖掘地。

擺設在此的日治時期「文獻展品」,都沒有加上詳細的解說,擺出來真的也是讓遊客「看好玩的」,教育性質並不太大,有些可惜。應該加上解說,說明此文獻的重要之處,以及其所代表的意義。

最後在時間的壓力之下,匆促逛完剩下的展品,沒有時間仔細端倪,一方面覺得可惜,另一方面是邊看邊認為「倒也沒這麼多東西可以看」,又感覺沒這麼「浪費門票」。

至少基本該看的都有看,確實也是差不多該回家的時間,這樣應該稍微有一點「值回票價」了吧。

最大的遺憾之處,是沒有事先做好「情報蒐集」。

本來以為只有一個展區,花太多時間在這個第一展區了,結果其他展區「來不及」好好逛完,有點可惜。